标准化工作的权威定位

时间:2022-12-26

质信认证介绍,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于新时代标准化工作为什么要加强、怎么样加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旗帜鲜明、凝聚力量,做好“加强工作”。学习《纲要》要牢牢抓住“技术支撑”“基础性制度”“基础性”“引领性”“迫切需要”这些关键词。

1、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衡量社会与经济活动状态的一把尺子,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社会与经济活动质量的优劣。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约束无序和杂乱,离开标准化技术支撑无从谈起。人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为了使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就需要标准化聚焦目标,对活动过程依标依规校准,以免偏离预期目标。同时,还要对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进行量化、评价、考核,并总结经验,使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性更高,取得活动成果的效率更优。当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践行初心使命”开展的,要使新时期的活动质量最高、秩序最佳、效率最优,强化标准化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2、国家基础性制度体系,标准是重要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三个基本层次: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础之上,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等。标准作为这些具体制度的重要方面,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涉及社会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且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息息相关;二是标准聚焦、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并以科学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考核依据;三是标准制修订相对灵活便捷,有效规避了由于法律法规制修订程序繁苛,而可能无法约束到由于创新与发展多样化带来的无序和杂乱;四是强制性标准(技术法规)本身就是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准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优势。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一脉相承,既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又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标准化工作的本质,简而言之就是择优与固定、再择优再固定的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好的作法、经验,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即将好的标准规范立起来,成为“标杆”“样板”并进行传播复制,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标准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和方法,就是通过简化冗余、优化过程建立最佳秩序,来达到事物运行的最佳效能。因此,标准化已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效能优势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4、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成为迫切需要

高质量是高标准的结果,高标准是高质量的依据,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以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我们离第二个一百年的建设目标仅有27年,我们比任何时候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更加接近。这迫切需要我们抢抓机遇,运用标准化的技术手段将高质量发展目标、绿色发展目标、双循环发展目标,以及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项目目标、责任目标、考核目标、绩效目标,全力精准聚焦第二个一百年的大目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纲要》以最高政令的形式下发,对标准进行最高权威的定位,表明标准化工作已成为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以标准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量化的考核体系,来全面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

质信认证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