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证书暂停/撤销后,不得对外宣称已通过认证
企业在ISO认证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认证证书暂停或者撤销。根据认证认可等相关规定,认证证书被撤停、暂停或撤销后,禁止在官网等地方宣称已通过认证。
相关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第二十四条规定,获得认证证书的,应当在认证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利用产品、服务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
第二十六条规定,认证机构应当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其使用直至撤销认证证书,并予公布。
案例说明
• 上海*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 2018 年 2 月 12 日取得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该证书经历了撤销、换发、暂停、再次撤销等情况。但在 2022 年 8 月 16 日其证书被撤销后,至案发日止,该公司未再取得相关认证证书,却仍在其自有网站上宣称“公司通过了 ISO9001 认证”进行宣传。
• 上海*墨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在其第三方平台网店以及公司网站上宣传“ISO9000 认证”等内容,但实际上其从未取得过相关认证,且在调查时也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企业在认证证书状态发生变化后,应及时更新相关宣传内容,避免因违规宣传而面临法律风险和行政处罚。
相关措施
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后,为避免违规宣传,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移除相关标识和内容:立即停止在官网、社交媒体、广告宣传材料、产品包装等所有渠道中使用该认证证书及相关标志,删除所有涉及已通过该认证的宣传内容,包括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比如,不能再出现“本公司通过XXX认证”等类似表述。
• 清查库存相关物料:对库存的宣传物料、产品包装等进行全面清查,将带有已失效认证标志或相关宣传内容的物料进行回收、销毁或妥善处理,防止其被误用或流入市场。
• 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对企业内部的市场、宣传、销售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认证证书状态变化后的相关规定,避免因不知情而导致的违规宣传行为。同时,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对宣传内容进行检查。
• 关注认证状态并积极处理:如果是证书被暂停,应及时了解暂停原因,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恢复申请,配合相关评审工作,争取尽快恢复证书有效性。如果证书被撤销,需分析原因,若符合条件,可在整改后根据规定重新申请认证。
•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与认证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获取认证相关的政策变化、证书状态变更等信息。同时,若企业自身发生可能影响认证的重大变化,要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并申请变更。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在认证证书被撤停、暂停或撤销后出现违规宣传行为,降低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 上一篇:ISO认证初次审核、监督审核、复评审核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