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迎着浩荡东风,“两会时间”再度开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质量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关于标准化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出了如下建议。NQI Sir进行了整理,与您共同关注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林至颖建议:构建“湾区标准”,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去年经济总量预计超13.6万亿元。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吸引了全球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去年11月8日,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办。这是粤港澳三地第二次携手举办全球性招商大会。大会宣介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开放创新举措和重大政策利好,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与全球投资者共享大湾区投资机遇和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来到大湾区投资兴业。与此同时,企业也碰到了融资难等问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林至颖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关于构建跨境信用贷款“湾区标准”的建议》。在走访调研中,林至颖发现,中小企业投资普遍为轻资产模式,难以获得大湾区内地银行的融资。而外资企业即使有不动产抵押,部分内地银行也不支持融资。“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反馈,获得中长期银行贷款只占到企业贷款20%,而同期国企相应占比达50%。民企贷款利率普遍高于LPR基准利率2个百分点,一般年化利率都在8%以上。”林至颖还说,在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还存在跨境融资备案手续繁琐、耗时长、成本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互认和标准尚未统一等情况。
对此,林至颖建议,金融、发改委、司法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好港澳金融优势,出台有效政策。委托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便利中小企业赴港澳开展跨境信用融资。“推动企业以跨境信用评级方式开展融资,鼓励更多港澳银行开展跨境信用融资,精简内地贷款审核的流程和手续,加快贷款发放。同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加快完善标准,打造跨境信用贷款‘湾区标准’。”林至颖还提到,争取大湾区成为企业发行外债备案试点区域。建议发改部门积极争取下放企业发行外债备案审核权限或开设简易快捷通道,便利化外债备案手续,缩短备案时间,进而在全国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三六零董事长周鸿祎建议:研究制定大模型安全标准体系 推进更多场景应用落地
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性,是全国政协委员、三六零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提案中关注的重要方面。他认为,一方面,OpenAI系列模型工具发布后,AGI加速实现,将引发更加复杂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内容安全和人类安全三个方面;另一方面,生成式AI军事化的趋势愈发显著。
为此,周鸿祎建议,国家要更加重视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给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其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议国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此外,周鸿祎还建议政府、央国企与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在大模型安全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周鸿祎认为,现阶段,将安全模块作为大模型外挂的做法已不可行,建议国家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牵头研究制定安全检测标准,在规范的安全标准体系下,推动通用大模型的安全评测工作,通过接入安全服务来保障大模型的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建议:启动自动驾驶标准制定工作前置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提出了关于启动自动驾驶标准制定工作前置的建议:结合现有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在自动驾驶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之前,统一各地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和管理标准,出台全国性的管理标准规范。
潘教峰代表建议分三步走:加强城市间合作,不同城市主管部门建立沟通机制,统一现有不同区域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推动各地区测试数据互认、准入标准统一;引导新出台管理规范的地区尽量按照已有的标准制定管理条例,行业主管部门全程参与标准制定,新的标准立项需要进行前置论证工作;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沟通,加快出台全国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管理标准与规范。
潘教峰代表介绍,比如在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方面,修订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进一步提出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规划,为整个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引。与此同时,目前已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从术语定义、试验方法等维度开展制定了15项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在全国设立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 助力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
“加强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让交通运输服务更加包容、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两份提案,其中一份是有关无障碍用车标准的提案。
据悉,由于无障碍群体的特殊性,关于无障碍用车相关的车辆标准、运营模式、运价机制、补贴标准、服务标准尚处于空白期或探索期,由此导致市场现有无障碍用车标准不一,无障碍用车服务良莠不齐,无障碍用车定价缺乏标准依据,给无障碍群体出行用车造成困扰,也给有志于立足该领域,助力无障碍群体出行服务开拓和体验提升的企业造成了较大负担。
在李书福看来,尽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通知》的出台已经为无障碍用车的推广提供了指引方向,但各地在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方面的举措,因受限于地方性法规、政策及阶段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的影响,更趋近于“一城一策”,特别是在涉及无障碍用车及标准建设、推广方面力度不一。
如何破解无障碍用车存在的行业难题,李书福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他看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规划。他建议,从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制度设计出发,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推行无障碍用车标准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改造工程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全国标准无障碍用车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具体推进举措,为完善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作出新贡献。
李书福还表示,要进行标准引导,促进长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此,他建议,主管部门从建立准入标准、出台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鼓励出行业态融合、商业模式创新及服务质量提升,促进端口与用户资源开放协同,推动无障碍用车项目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无障碍用车产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制定农村光伏建筑规划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出台农村光伏发电项目组件和逆变器等关键物料选用标准。对于农村光伏建设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规划建设标准,他建议制定农村光伏建筑规划标准,以及大力推进BIPV建设,加强农村光伏市场质量监察。
钟宝申建议,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对离网制氢项目的申报,政府给予相应政策、税收补贴,开通离网制氢项目申报流程的绿色通道,将绿氢和绿氢化工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降低绿氢项目贷款利率以及土地、税收等成本。
明确政策要求,促进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明确绿氢作为原料比例不低于5%-10%,实现对现有煤制氨、醇、冶金等的逐步替代。明确氢化工的碳减排量,将非电领域的高碳排行业纳入碳减排。
完善技术标准和体系建设,做好行业准入。建议对绿氢、绿醇、绿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加强制氢装备认证管理,解决相关贸易壁垒问题,出台国家级制氢质量、检测评价等基础标准,出台绿氢化工标准规范,完善碳交易体系,推动绿色能源碳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普及。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建议:建立更严格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将提出建议,建立更严格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
董明珠建议,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中“针刺试验”规定为单体电池的强制性项目,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要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可靠性,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电动汽车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中增加“燃烧喷射试验”,并研究制定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提高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张格明建议:急需出台标准规范的是这些工程装备的动力电池
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张格明提出“关于高原铁路工程建设中新能源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的提案,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积极回应,国铁集团也组织多家单位全力推进新能源装备研发应用。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230余套新研发的新能源工程装备进行了试点应用。
在对试点应用进行跟踪调研时,张格明发现当前新能源工程装备的性能及工程适应性还存在不足,研发投入大、采购成本高、工程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仍制约其规模化应用。
“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急需出台标准规范的是这些工程装备的动力电池。”张格明认为,目前工程装备的动力模块百花齐放,但缺少规范动力电池应用、充放电设施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起草这方面的技术标准,统一建设配置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基础设施,而不是针对不同型号建设多个,这样可以减少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同时也能为后续工程应用带来便利。”张格明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建议: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当下,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关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进程,然而动力电池现行标准仍存在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协同困难、资源浪费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因此,针对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
此外,新能源发展使电力供需两端难度叠加,车网互动可提供解决方案。针对车网互动技术及标准不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不成熟、规模示范效应不足等问题,冯兴亚提出完善技术及标准体系、健全电价及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燃油车市场还在持续萎缩。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应简单对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燃油车的发展,燃油车产业链的稳定、巨大的规模体量和财政贡献,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资源保障,而新能源车目前的盈利企业比例极低。
“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相当一段时期内,燃油车仍然是汽车市场的主流。此外,对国家整体能源战略而言,汽车产业过渡过于依赖单一能源路线存在风险。节能车兼具燃油车及新能源车优势,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是汽车产业转型过渡期的最优选择。”冯兴亚认为。
对此,他建议道,尽快出台针对节能车的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税收及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导、提高节能车的社会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建议:尽快出台预制菜领域统一国家标准
近年来,预制菜因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等优势受到市场广泛青睐,预制菜的兴起已成大势所趋。但预制菜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认为,国标的缺失,是目前预制菜陷入舆论困境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尚未形成国家级标准体系,仍以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为主。据报道,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使得预制菜生产者更趋向于使用成本更低但危害性较大的原材料以及生产方式,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为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高子程建议,应充分发挥预制菜行业对促进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应加快制定预制菜领域统一国家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体来说,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尽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和制作、存储流程规范。此外,应建立健全预制菜食品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预制菜行业监管机制,强化预制菜“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湘佳股份董事长喻自文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
行业无标准不立。全国人大代表、湘佳股份董事长喻自文表示,目前,预制菜产业欠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体系尚待完善。“确立国家标准,加强预制菜产业正面宣传,有利于消费者认知、市场监督和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从而在根源上平息公众对预制菜的误解和疑虑。”喻自文说。
此外,喻自文认为,预制菜起点较低,原料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条件不一,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作为、政府信用背书,加强预制食品生产和经营监管,是建立民众消费信心的关键。
如何扶植预制菜产业发展?喻自文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首先,加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建议在吸纳与融合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和定稿国家标准报送稿,早日发布执行。
其次,加强预制菜企业行政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机制,让新业态新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培育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园。以地方特色美食文化为基础,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具有强大产业聚集能力的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园,促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建议:健全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标准化是衡量中医药学科成熟度、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稳定和提升中医药诊疗效果、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标准体系是涵盖中医药名词术语、基础理论、临床诊疗、药学研究、医政管理等标准内容,并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作为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我国已发布一系列中医药相关标准,标准体系已见雏形。但是,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质量不高、修订不及时、应用不足、研究乏力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另外,中医临床指南实际应用也不广泛。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中医药本身具有特殊性,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与标准化的简化、统一、确定性原则略不协调,因此指南多在原则和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医师具体诊疗中,其参考价值有限。二是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对中医药标准的支撑不足,缺乏创新性或引领性。三是标准推广不力,行业普遍存在标准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广泛应用标准的大环境暂未形成。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体系,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二是扎实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研究,积极引导高质量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三是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标准引领中医药传承发展。
- 上一篇:速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市场监管新部署
- 下一篇:质量认证领域一揽子改革举措率先落地